×

订单信息填写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收货地址:

备注:

我已认真阅读,并遵守 《协议与须知》

支付后系统会发送高清图,请长按图片存储,照片会保存在相册中。

确认

请先确认阅读协议与须知,提交订单信息

×

《版权购买使用者权益说明》
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http://www.gxkiwi.com/)为广西奇异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的新媒体平台。声明其所展示并销售的素材(含照片、音频、视频等)的著作权均属于广西奇异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保护。 在下载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素材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权益说明”的条款。版权购买使用者的用户名及密码仅供版权购买使用者个人使用,在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网站下载素材均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网站保留监控版权购买使用者账号及采用必要手段阻止多用户共享账号的权利。(如以上授权许可无法满足您的需求,请联系客服专员,为企业定制高级授权许可服务。如有疑问请联系在线客服。) 一、有限授权许可 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网在此授予版权购买使用者非排他性的、非独家的、不可转让的、全球性的、永久的素材使用权利,版权购买使用者在遵循本说明及本授权协议第二部分里提到的限制条款的前提下,以下列方式使用、修改和复制视频

奋进新征程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百色隆林:传承老工艺,致富有门路

百色隆林:传承老工艺,致富有门路

2020年06月22日 15:45:19 | 来源:广西日报 | 关键词:隆林,刺绣,蜡染,苗族 | 浏览量:

“我在车间工作一个月收入大概3000元,去年已经脱了贫,接下来打算买一台缝纫机,在家里也可以干活挣钱。”6月20日,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含山村大树脚屯,苗族绣娘杨光玉在高凤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一边制作蜡染图案,一边向“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介绍。

▲6月20日,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高凤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里,绣娘们正在忙碌生产作业。 广西日报

刺绣、蜡染是苗族群众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今成为大树脚屯少数民族同胞的脱贫技能。近年来,隆林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引导、支持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苗族姑娘李万梅是新州镇有名的绣娘,她和家里的年轻人学习、传承苗族服饰手工艺,2014年,在老一辈创办的家庭苗绣小作坊基础上,成立了民族服饰公司。“我们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我要让苗族妇女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蜡染等工艺品走出大山,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李万梅说。

为了打开国内外市场,李万梅想在民族服饰中加入一些时尚的、生活化的元素,却一直找不到融合的平衡点。“嫂子,我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这个由我来负责。”李万梅的小姑子杨倩霏自告奋勇,她依托公司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民族服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生产、研发、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策划和管理。

工作室广泛吸纳各地创新意识强、技能素质高的绣娘,研究制定改进方案,推动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为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李万梅和杨倩霏办起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就业岗位。

“这个手提包上的祥云,代表幸福吉祥,刺绣图案融入了我们苗族的手工艺,很受市场欢迎。”在扶贫车间里,杨倩霏向记者展示极具苗族特色的服装、头帕、手提包等产品。她介绍,目前车间的30多个员工都经过系统培训,可以独立制作系列苗族工艺品和服装。

目前,隆林技艺类非遗项目以隆林壮族衮服工作坊以及“高凤”“金凤”苗族服饰工作坊较为典型,这3家服饰工作坊年产值均在百万元以上,生产的工艺绣品、民族服饰等产品销往贵州、云南以及越南等地。统计数据显示,该县线上和线下的民族服饰商铺近百家,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热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热门推荐

视频推荐